作词 : 逝昏/关木
作曲 : 逝昏/关木
编曲 : 逝昏
凡有志修道者,趁得一时间光阴,
便进步用功夫去,将精气神做到混合而为一的时节,以待事机之来。
不可望事全方下手,是自虚时日也。
悠悠忽忽,日复一日,
白驹易过,几见挥戈。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心能内观,即一时为尘垢所染,终久必悟大道。
若心不能内观,究竟必落沉沦。
故《道德经》首章曰“常有欲以观其窍”者,观此窍也
“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现此窍中之妙也。
太上曰“吾从无量劫中以来,存心内观,以至虚无妙道。”
学子既欲潜心,先去内观,待心中如秋潭浸明月,再谈进步。
初入玄关者,不用他求,
自今日始,要无漏精夜,
便是登仙梯航,便是结婴种子。
修道功夫,如抽蕉剥笋,
层层求进,必至头方止。
学道人全要敛藏,最忌明察。
故曰“人不藏,不能得道之要。”
万事萌芽,在乎一心。
心动则机动,机动则神明而合之。
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修道总是炼得一个性。有天命之性,有气质之性。
本来虚灵,是天命之性。
日用寻常,是气质之性。
今一个天命之性,都为气质之性所掩。
若炼去气质之性,即现出天命之性,而道自得矣。
先天一炁,本属无形,
妙能生诸有形,
所以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也,
而道之源头在是矣。
真言数段,性体性源,
将历来圣贤未泄之天机,不惜一口道尽。
然理虽载于书,法仍传于口,
必待圣师口诀真传,下手方有着落。
学人切勿自作聪明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