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出现问题
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到底有多重要
在犯罪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破窗效应
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
威尔逊及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
此理论认为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
会诱使人们仿效
甚至变本加厉
以移动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
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
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
如果发现无人居住
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
没有被清理掉
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
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
最终
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而该理论源于1969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一项实验
当时
津巴多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
把其中的一辆车的车牌摘掉
把顶棚打开
然后停在犯罪率极高的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个拉丁裔居民社区内
而另一车则原封不动地停放在治安相对较好的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某个中产阶级居民社区内
不出所料
停在拉丁裔居民社区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停在中产阶级居民社区的那辆车
一周后也没有人动它
然后
金巴多又用锤子把停在中产阶级居民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窗玻璃敲了个大洞
没想到的是
仅仅过了几个小时
这辆车居然也被偷走了
基于这个实验
威尔逊和凯林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
他们认为
如果有人打破了移动建筑物的窗户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
那么这扇破窗户就会变成某种示范性的标志
从而纵容他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
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犯罪活动也会因此而滋生蔓延
事实上
这一效应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叫预防性管理的思想
认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必要的结果出现
就要在事情出现端倪的时候
把苗头扼杀在襁褓之中
绝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尤其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
必须做到随时处理
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美国洛斯威公司一直以人性化管理著称
但有一次
管理者却因为一个小问题开除了一名资深员工
当时
自身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2/3 的零件
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
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一旁
因为没有防护挡板
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更快捷1.1个小时之后
杰瑞的举动被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发现并记录下来
主管要求杰瑞立刻将防护挡板装上
同时将他一整天的工作量全部作废
这还没完
第二天
杰瑞上班的时候突然被通知去见总裁
在那间
杰瑞受过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是李总裁
亲口通知杰瑞
他被辞退了
总裁对杰瑞说
身为老员工
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
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
你今天少完成几个零件
少实现利润
公司可以换个人
换个时间把它们补回来
可是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那么无论如何都补偿不了了
杰瑞明白他这次触犯了公司的铁律
他同样明白
如果他没有受到处罚
那么这条铁律就会像被打开了个小口子的堤坝一样
倔的只是迟早的事情
他没有做任何争辩
流着泪接受了公司的决定
所以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管理者
我们应当认识到破窗理论
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任何破坏性的征兆都要充分重视
加重处罚力度
严肃团队纪律
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有人效仿
使得问题积重难返
与此同时
还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
使员工不以破窗为理由
而已补疮为己任
常言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任何大问题都是一堆小问题积累起来的
只有时时紧绷破窗这根弦
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
才能避免最后的千疮百孔
不可收拾
本级需要你记住的知识点是
第一
在管理中
要在事情出现端倪的时候
把苗头扼杀在襁褓之中
尤其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
必须做到随时处理
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第二
要积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
使员工不以破窗为理由
而已补疮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