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 : 月丫弯弯
作曲 : 月丫弯弯
编曲 : 月丫弯弯
法律板块
法律权威
意义与内涵:
法律权威即法的不可违抗性,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尊重法律权威也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更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措施:
要遵守法律权威,就必须做到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和维护法律。
同时,还要培养法治思维,养成守法习惯,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治思维方式
内涵: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措施: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必须做到:
第一,学习法律知识。这是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
第二,掌握法律方法。运用法律方法思考解决法律问题。
第三,参与法律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法治思维和汲取法律知识。
第四,养成守法习惯。第五,守住法律底线。
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辩证统一。
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
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第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
第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利共赢。
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我们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宪法至上
宪法至上的地位: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德治与法治
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措施: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一是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二是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和要求。
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规范,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