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夜说
——记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原staff
原曲:《巴山夜雨》
作词/演唱:灵犀素心
作曲/编曲:魏辞霜
后期:品睿后期
美工:瓮歧灯
○翻staff
填词:鱼澍霖
翻唱:萧以泠
后期:无乐
美工:氯十七
○词
我听闻这历史 在地图角落
行车入暮渐深 海鸟盘旋渐多
海陵岸夜寂静 白浪犹温热
沉沙之下斑驳 遥远南国的脉络
听夏风吹海螺 往事都飘落
是天变是人错 还来沉船一椁
或已知牵长星 此去多风波(1)
石礁刻的神明 叹息垂下她绫罗
涨海声里市舶 往来 船上载万国(2)
万国多少言语 涛声间 依稀交错
一如南溟识我 鲲鹏随行偏洒脱
且收一片磁针在握 余都付 天涯辽阔
°ₒ○°○ₒ○°ₒ°
看槟榕影绰绰 海水长默默
街灯零星微弱 白沙岸数星座
浪花喧豗成歌 我试着轻和
世界更迭模样 都唱与 潮涨潮落
也共崖海沉没 也识 干戈破长锁
几处归帆灯火 且记作 海陵夜说
满怀青瓷白拓 水晶宫阙非寂寞(3)
再启航时朝阳闪烁 她牵起 流云一抹
千年都似一梭 沉舟侧 兴衰争相过
多少旅人海客 平生事 寰宇奔波
似故人也似我 回望天青是家国
苍茫海道返照颜色 南天不老 万物婆娑(4)
○注
(0)海陵岛: 位于广东阳江的一座海岛。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所在地,南海I号沉船现整体保存其中,发掘工作仍在开展。
(1)牵星术: 或称过洋牵星术、天文航海术。是一种经由观测星象,决定所在纬度,用来作为船只导航的古代航海法。
(2)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李邴《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3)水晶宫: 海丝路博物馆中为保存与发掘南海I号专门建造的水族馆。馆方称之为“水晶宫”。
(4)化用自文天祥《正气歌》末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创作灵感
《海陵夜说》的主题是我19年就想写的。19年六月,我和氯十七跟着粤博的游学荟去广东阳江,在那里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有幸参观了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现场。这艘沉船从发现,到研究,到打捞计划和打捞成功,前前后后用了三十年,而船载丰富的文物与它们长埋海底后变得脆弱的结构使得发掘工作预计仍需十年乃至更久才能最终完成。它是这样携带着一段重见天光的记忆,与我们诉说关于海洋和贸易的历史,使得那些远离政治中心、有别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南国故事不至被遗忘。
这篇歌词里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两段副歌末尾分别把“不指南方不肯休”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两句诗化用了进去: 前者是航海用的指南针也是文相的磁针,是漂泊四海的人内心恒定不变的信念;至于后者,海丝路是古航道,同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开放交流的古道呢!另一个是“回望天青是家国”,我和氯开玩笑地说这是支持我写这一整篇的“饺子醋”,也算是我个人对所谓家国概念给出的答案:天青色,瓷器的颜色。它落脚于文化和文明,贯穿兴衰更替,看过崖海的倾覆、万国来朝的鼎盛,也看过近代的炮火、救亡与重塑。是这些最终牵挂着身赴远国寰宇奔波的人们,当他们回望时,愿有雨收云破,天青如故。
2023/02/07 05: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