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欢迎收听由懒人畅听出品的我是共产党员新时代最美教师编者人中文播音时云
请听第一集
大地之星
不负今生
武汉大学盛开的樱花宁
今生再也看不到了
2020年3月15号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武汉逝世
享年88 岁
自1956年同济大学毕业进入学校工作
宁金生的一生与大地测量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开拓有关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外
他再不舍天文重力水准网、推求大地水准面形状研究卫星中力学和固体潮建立地球重力场模型等方面均颇有建树
是我国地球重力场领域研究和教育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尔宁金生的学生们则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大地之星
创新
为更精准地描绘大地
1951年
宁金生被同济大学测量系录取
开始了他与测绘学、与大地测量密不可分的一生
也开启了他不断创新的一生
1956年
宁津生大学毕业时与同学们制成了重力改正及地形影响垂线偏差改正
透明模板大地测量目镜、测微器、光学经纬仪测为其贺大地测量觇标等教具
作为献给母校的礼物
同年
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前身成立
宁今生追随着导师夏坚白叶雪安的脚步离开上海到武汉
成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最年轻的一批助教之一
虽然没能去他曾经一直憧憬的生产一线
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让念今生有些失落
但那些因测绘教育集聚于此的教授们
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为了能去苏联留学
宁金生自学俄语可是因为家庭原因
留学梦破碎
但当国际测绘界有着重要影响的苏联专家布洛瓦尔来学校讲学时
俄语基础的宁津生被安排给他做专业翻译
也是从那时起
宁金生开始接触地球重力场理论
苏联专家撤走时
布罗阿尔将他的资料和书籍留给了宁津生
希望他能在地球重力场领域继续坚持下去
自此
念经声正式开启了地球重力场的研究道路
宁老师和同事们对推球我国高精度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所需要的高程异常、垂线偏差等地球重力场参数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精度等进行了研究
完善的苏联专家布洛瓦尔为我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布设方案所提出的意见
成为我国实际作业的标准研究成果
也为20 世纪60 年代
我国大地测量专业开展大地重力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
宁金生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教授李建成回忆说
宁津生与他人合著的大地重力学比较深入的研究了重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天文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直到20世纪70 年代
一直是这一领域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理论提升的同时
宁金生着手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创新
他真对地球形状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推球
我国高精度天文大地网的整体水平差
所需求的高程异常
建立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
他的部分成果还被收入修订后的天文重力水准
测量细则
1975年
念今生加入我国寻找大地原点的队伍
大地原点是一个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准点
国家围绕他进行大量的测量活动
如天文测量、重力测量、三角测量、人造卫星测量、全球定位测量等
在这些测量活动中
大地原点标识的稳定极为重要
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使测量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使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统的坐标原点是苏联的波尔可夫天文台
为了寻找我国自己的大地原点
43 岁的宁金生代理总科技人员前往郑州、西安、兰州等地
对当地的地形地质、大地构造、天文、重力和大地测量等因素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
孽今生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原理出发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中经验协方差函数的确定方法
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
最终
我国的大地原点被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北流村儿后
宁金生将重点转移至研究
全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
建立了我国当时接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而在近十余年
他又倾注心血于中国测绘科技的升级换代
21 世纪初
国际上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的相继实施
使得卫星重力学成为现代大地测量最活跃的分支
在他的带领下
研究团队对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梯度以及卫星跟踪卫星等卫星重力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进行全面研究
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在测绘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软件等方面也和世界社会发达国家具有同等水平
虽然现阶段还存在些许缺陷
但正在逐步完善
相信有一天我国定能成为测绘强国
念今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我国测绘行业满满的信心
同时
年逾古稀的他仍没有停止探索地球重力场的步伐
在九五期间
他又参与主持国家测绘科技重点项目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
完成了新一代中国四大地水准面c Co g 2000为我国一笔5万甚至1 :1 万册
图中以GPS 水准测量代替几何水准
提供能满足精度的高程异常值
这一成果获得2004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创客让学生爱上词汇
在研究领域不断有所突破的念经声
从未放下对自己教学工作的高要求
他曾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教师
然后才是校长
而他无论是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
还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始终站在教学工作第一线
1987年到1997年
宁金生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期间
也曾经历过测绘专业被冷落的时期
虽然当时那所学校的测绘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
但每年录取的新生第十个中有七八个第一志愿不是测绘
两三个强烈要求转专业
这一直让念今生忧心忡忡
1997年卸任校长后
孽今生决定为测绘专业再添一把火
为了将更多的学生留在测绘专业
不让测绘人才断代
宁金生首创五院士共上一门课
并得到了刘经南、李德仁、张祖勋、陈俊勇等四位院士的积极响应
大家一拍即合
与其靠辅导员去劝去做思想工作
不如靠院士去讲
同年
由五位院士共同讲授的社会学概论正式开课
虽然宁金生身经百战
但是每一次为学生讲课之前
都坚持备课
而他为这门课准备的测绘学概论书稿
从手写稿到打印稿
前后共经历了数十遍修改
就这样
这几位院士留住了许多年轻的学生
宁金生记得
开的这门课后
转专业的学生少了很多
到了第三年头
一遭由外专业的转进来
2000年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
组建成为新的武汉大学后
宁金生便将这门课开在武汉大学
2013 年
同济大学将这门课程移植过来
建立了由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七位院士
共同组成的主讲团队
2019年9月
在同济大学为学生主讲地球空间信息概论的院士中
又有新人加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王家耀七位院士增加到了八位
院士讲课
宁津生一干就是几十年
从未懈怠
虽然他已经历过上千场演讲活动
但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每次给学生上课前依然感到紧张
这种紧张不是源于知识的浅薄
而是源于他对三只讲台从未退却过的热情和敬畏之情
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技术或者方法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淘汰
被更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取代
宁金生曾这样说道
因此
他时刻不忘学习
积极关注学科前沿
并将这些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程中
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0 多年来
宁愿是带领我们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更新教材
建设慕课
他多次带着我们封闭讨论和修改教材
这些都历历在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说
1997年
在这门课开始时
他就参与教课
当时的龚健雅既不是长江学者
更不是院士
宁今生却让她挑起地理信息系统部分讲解的重担
虽然上课不点名也不签到
但是每次教室都是满满当当
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子了解测绘
念今生
带领团队又将测绘学概论推上慕课平台
2018年12月
86 岁的尹今生还亲自追答辩人参加学校慕课项目考核会
创意推进学科建设
罪名合格的教育者
宁金生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讲台上
还体现在他对社会学科的贡献
1988年
时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的宁津生举全校之力
向世界银行贷款数百万美元
建立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李建成回忆
申请贷款时
国家测绘局向应届生提出明确要求
保证以后这笔钱学校还70%
国家测绘局还30%
当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如何顶住压力偿还贷款的70%
再加上每年的利息
压力确实很大
但宁老师还是毫不犹豫的签下保证书
李建成在回忆念今生的文章中写道
可以说
他为我国第一个测绘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
建立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学校持续发展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担任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国家测绘局测绘教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
宁金升带领两委会一直致力我国测绘教育的发展
首先
测绘专业从目录调整后测绘类下设一个专业
到现在测绘类下设六个专业
由原来的全国30 多个测绘类本科专业建设点
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本科专业建设点
以及200多个高职高专测绘专业点
其次
他大力推进高校测绘教材建设
使测绘教材完成了从无到有
从引进到自编
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配套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质量测绘教材建设体系
此外
宁今生还创办了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与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
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过程
也增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同时
他开创的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其科研能力
也为我国测绘科技创新事业培养并积蓄了人才
在学生们眼中
他永远是宁静致远、津津乐道、生生不息的睿智儒雅
知识是大地之星
更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人物小传
宁金生
1932年10 月22 日出生于天津
籍贯安徽桐城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大地测量学家
教育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袁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原副主任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宁津生
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
获得学士学位
之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工作
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4 年至1988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
1988年至1997年
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3月15号在武汉逝世
享年88 岁
宁金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
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
宁金生院士从教60 余载
始终一位引路人的身份
呵护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才成长
鼓励科技中青年人员投身国家测绘事业
积极推进中青年人才参与各个层面的科研项目
他指导和培养的中青年人才
大多数也成为我国测绘领域的骨干力量
1995年当选院士后
他积极举荐测绘界优秀人才
遴选院士
他具有大公无私、宽广豁达、谦和博爱的大师风范
它是提携人才的典范
为众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