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 正在播放:Satin Birds - Abel Korzeniowski ]
在上世纪90 年代的初期
电脑对我们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还算个稀罕的物件
那时候
只有一些工作单位的办公室和学校的机房能够见到电脑的身影
普通家庭要想拥有一台电脑
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不过
90 年代的那个十年是电脑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到了2 000年左右
电脑不仅快速向个人家庭开始普及
与此同时
互联网的概念也已经悄悄走近了当时年轻人的头脑
这些年轻人由此开始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一场变革这场盛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但是科技的进步也存在着不均衡
这十几年的时间里
电脑在可移动存储设备方面的进步并不大
U盘还要再过几年才能够被大批量的生产和使用
在这之前
大多数人赖以使用的电脑存储工具一直是一张三寸软盘
作家马伯庸告诉我他到今天都还保留这一张那个年代的三寸软盘
那张三寸软旁改变了当初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他的人生轨迹
恐怕这个古老的电脑存储设备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显得遥远而陌生了吧
[ 正在播放:Satin Birds - Abel Korzeniowski ]
我现在收藏了一件跟我人生有密切相关的一个特别宝贵的物品就是一张三寸软盘
这个三寸软盘
现在很多人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它其实就是以前的一种存储设备
然后是大不多是三寸左右
比以前的五寸盘要小一点
好像一张盘是1 .44 张
所以当时我记得从差不多高中接触电脑开始吧
这个软盘一直就是一个必备工具
你像考游戏的话是要我记得拷仙剑好像是需要15 张盘
然后连续考完
反正我具体数字不记得
但是很多游戏都是靠着这个软盘一张一张的考过去
所以说这个三分盘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物件
那么他跟我有什么故事呢
是因为有一张三分盘对我的人生影响特别大
呃
我记得那时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是在上海上的大学和上外
当时上外旁边有一个网吧校门斜对面
那还不是一个网吧
那是一个盲人按摩中心
而且盲人按摩中心里面往里走
是摆着四台电脑算是第一代网吧
而且那会儿上网特别贵
那会儿是差不多是在20 块钱一个小时你想那是在九九年0 0年的20 块钱对一个穷大学生来说
这个20 块钱是一个巨款了
所以当时我第一次接触网络的时候是别人带我去的
我还特别紧张
因为她给我带了一个按摩中心的一个地方特别神秘的给我往里转
我一看我说这干嘛呀
这是后来进去之后发现了四台电脑
然后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上网上的是NBA 网站
然后这个还赶紧在263 当时一个邮箱注册一个邮箱
然后去碧海银沙的聊天室玩了一会儿
反正印象都特别深
但是那会儿特别贵
所以说呢
我基本上是每天早饭不吃攒够一个礼拜的早餐钱到了每个礼拜天的下午拿这20 块钱去网吧上一个小时
现在已经无法想象这种生活了
但当时觉得特别充实
到了那个网吧之后我原来是混聊天室混了一阵
后来呢就去很多这种文学网站看到了很多的这些算是第一代的网络文学吧
其实那个严格来说不算是网络文学只是那些很传统的一些青春小说发在网上去
当时觉得很新鲜
觉得有这么多这些非著名的人可以写出这么好的文字来以前的话只能在杂志上
在这个报纸上看到这些东西
那现在忽然在网上可以看到我觉得是一个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然后呢
我就特别开心的去看一看就王乐时间你也知道那会儿一看可能看上一两个小时两三个小时都有可能
但是
单价太贵了
要20 块钱出不起
所以后来呢
我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我就买了几张三寸盘我还印象特别深的是索尼的黑底玻片是银白色的
然后拿着这几张三寸盘到了这个网吧里面这一个小时不干别的看到往门把它存下来存到这个软盘里面去存个大概那么十几片
然后呢
时间到了走人
回到学校的机房
因为当时我们学校的机房是要单机机房
呃
不联网
而且好像差不多都是386 那种级别的机器一块钱一小时
这是我能负担的
所以呢
我就去了这个学校机房以后把这个三寸盘插到里面去打开文件
慢慢的一点一点阅读有些特别好的文章
我还特意打印出来拿回宿舍去看
现在回过头想的是这种挺幼稚或者是挺青涩的
但是那个时候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生活
持续了大概几个月吧
而看了很多东西
后来呢
因为很多文章都是网上人写的他
所以他不是一次写完他有的时候还会连载
所以每个礼拜天我都会去把它最新连载的部分都拷贝下来
然后拿过来看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日常的这么一个固定非常规律的这么一个生活状态
[ 正在播放:fish in the pool・花屋敷 - ヘクとパスカル ]
他所讲述的攒钱去网吧的事情
我也曾亲身经历过
只不过那个时候我还在天津上网的价格能比上海稍微便宜一些
当时的互联网刚刚兴起
遍地网吧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年轻人去网吧可以做的事情并不多
除了看新闻去聊天室以外
阅读网络小说
大概算是一种比较时髦的消遣方式了
虽然我也看过网络小说
但是我并没有像马伯庸一样
每次都要带着三寸软盘去把那些小说拷贝下来
一方面我对网络小说没有那么痴迷
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怕自己的三寸软盘被染上病毒或是突然间的坏掉
因为这种病不怎么现代化的存储工具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脆弱很多
[ 正在播放:fish in the pool・花屋敷 - ヘクとパスカル ]
后来呢
有一次
结果出了一个事儿
三寸盘这个东西
它比五寸盘看着要可靠
但是她也经常换我见过很多人把毕业论文或者最重要文件放在三个盘里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咔嚓一下就打不过了
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没有任何办法
只能重新考或者找回来
如果你没做备份的话
那这张盘和你基本都废了
所以我当时那个印象三寸盘你想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网吧拷文件
然后再再单击机房插进去读反复拔插特别容易出现坏的情况
结果有一次呢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特别好的文章
那是一个同人文是这个银河英雄传说的同人文写的很好
然后我把它拷到这个软盘上以后
然后拿到学校机房去
一插进去就听到那个驱动器里面的嘎啦嘎啦嘎啦有那种响声
我就心中不妙
我赶紧打开盘符说
趁他们坏之前我把这个文件拷出来
及时的把这个文件就就出来了
放到桌面上
但是我在一打开的时候
心就凉了半截
前半部分的文章是好的后半部分就完全变成乱码
估计可能是不知道是什么不可预测的原因
他这个文件损坏了当时特别沮丧
能想象就是当时我要上网的话是每个礼拜才能有一次机会上
如果现在发现问题的话
那么我再去上网是下个礼拜的事儿隔一个礼拜看不到这些文章
很抓耳挠心
后来呢
我就那我想呢
既然这样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然后就把那张三寸盘退出来放在边上这张盘也算是废了
然后呢
我说先把钱一半读完吗
后一半儿回头再说
看完前一半儿之后
然后我就无意中做了一个动作就按了一下键盘
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这个就是联想的输入法
结果按了下键盘之后不小心按了几个字母
它就在这篇文章的前半节的末尾部分接了几个词儿过去这几个词
还恰好能够跟前面那个句子能连得上
本来是半句话
因为后面是乱码
结果被我那几个词义尖子变成一句完整的话
这句话肯定不是作者的本意
但是呢
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算是文学创作吧
而且是出自我的手的文学创作
当时我脑子里一激灵就会发现说这句话好像我写出来也是很顺畅
那我行能不能接着往下写
我就顺着试着去模仿这个文网文的这个风格再往下又写了几句话就感觉一个故事
突然之间生出了别的枝条往另外一个方向去走
这个故事后面怎么样是作者自己在写
但是我从这个方向以外
我就按照自己想法写了很多
后来那天我就特别兴奋
一口气写了大概得有四五百字吧
现在看四五百字
好像不多
但当时对一个打字还不太熟练的人四五百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打完这四五百字
我从头再看到尾发现
是一个故事
不是说中间接了一个特别就是风格突然突变的一个东西
而是说前后连接变成了一个非常完整浑然一体的故事
当时那种心里的成就感就特别的充实
我忽然就发现我不光能看故事
其实我也可以去写
如果是以前大家都知道这个你要写个东西的话
你要不发在校报上
要不就发在当地的市级的文学刊物运气特别好的话是省级文学刊物
国家级文学刊物
只有这一条渠道最多
你在报纸上发表一点豆腐块
你就算是文人
但是我忽然发现网络这个地方没有人管你
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你写完之后贴到网上去会被很多人非常快地看到
而且他们会非常快的给你回复
我就发现
哎
其实我也可以试试看
从这天接下去之后第二天到了地方之后再打开这个文件重新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满足感
因为这个是接着别人的故事写的等于是给别人续了一个结尾
那我在想说
既然我可以给他续结尾
那我能不能自已写一个故事书
当时就把这篇文文件
抛开新建了一个文档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1.1.1个字一个字地把一个文章就写出来了
但是那个东西现在来看问题很多啊
特别黑历史
但是呢
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就是好像源源不断的这个灵感和兴奋劲儿从脑子里直接就连到指头尖一直连到键盘上
然后啪啪打出来的时候那种宣泄的快感
非常高兴
然后我把它写完之后自己看了几遍修改几遍把它存在三个盘里直奔网吧而去到了那个盲人按摩中心坐在那儿的时候
我不是去看别人的文章
我是去找到这些当时还比较小众的一些文学小**注册一个ID
然后把我写的贴到里面去
贴完之后发完就因为一个小时差不多就到了
然后我就走了下一个礼拜过了七天之后我再来看他的这个回复就现在来看也是属于极其原始啊
要一个礼拜才能看到回复不像现在随时能看到
但是那个时候看回复给我的兴奋比我现在收到这些什么几千条几万条评论要兴奋多了每一个人我都会仔细的研究
他的评论是什么意思
然后他的回复
怎么说
如果他觉得我写得好
我会觉得特别有满足感
如果觉得写得不好的话
我会赶紧去给他回复问说哪不好
就是那种交流气氛特别好比现在好多了
然后后来是
慢慢的这个发的也多了
然后大家这个夸奖的也比这个骂的要多后来呢
就是这种形成一个正反馈就是生活
完全颠倒过来了
以前是每个周末去网吧
好东西回到机房去看
现在是反过来是每天去机房写东西也是拿三寸盘
然后这个拿到网吧去发下一轮再去看他们的回复
然后再回到机房看大家的反馈
然后我再接着写
接着修改
后来呢
慢慢的就因为上网逐渐也方便了这个写作的水平也慢慢提高了
然后跟大家交流的也多了
后来就算是踏上文学道路吧
结果这个习惯就在网上写东西
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后来那些三寸盘
当时是给我烤了我很多的这些以前写的习作以及别人的文章
然后包括那张坏的三字文现在都还留着
我之前搬过几次家
这些三寸盘子一直都放在一个盒里仔仔细细的给他打了一个包跟我以前的日记
什么都放在一起去
每次搬完家把它放在书架上的时候
我还拿出来给他玩一会儿
甚至我还特意之前去网上刨了一个那种二手的三寸盘驱动器
内现在已经非常罕见了
把它接到电脑里会出现这个现在人已经见不到的一个盘符叫a 盘特意准备了一台老电脑和一个老驱动器
然后把软盘插进去之后
有的三份吧
还能用里面还有一些当年写的东西我还偶尔看一看
但是那个坏的盘已经打不开了
但是我还一直留着
后来有人跟我讲说你是怎么踏上文学道路
我是说其实大家跟小时候看书啊
什么都有关系
但是真正促使我走上写作这条路的
实际上就是这张特别容易坏的三寸盘那一瞬间
让我发现哎我有写东西的权利
而且有写东西的一个动力
现在我有时候回头会想说
如果当时这盘没换
我后来人生会怎么样
简直就没法想
如果当初马伯庸的那张三寸盘没有坏
他如今的人生会怎样呢
恐怕没有人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
人生就是一个幻想与现实反复交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
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就足以使我们一生的命运发生改变
这大概也是人们愿意怀旧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
无论在怎样怀旧
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当初那个落后
而且不怎么便利的时代
人的记忆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将痛苦遗忘能记住的全是我们心底最珍贵的美好
那就让我们把这些人生当中最美好的记忆封存起来
让他一直陪伴着我们
直到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