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欢迎收听懒人听书出品的李鸣生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
作者
李明生
贾府二少播讲
第五集五局起火箭的大旗
历史的选择常常带有偶然性
1984年对于中国的航天界来说
既令人躁动不安
又叫人欣喜若狂
年初
有关部门宣布对外招标购买国外卫星
于是
美国、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纷纷投标于中国
有关部门由此决定从这四个国家中购买一颗中国所需要的通信广播卫星
但卫星买回来后
请谁来替中国发射呢
后经反复调研
决定选用法国的阿丽亚娜火箭和美国的航天飞机
紧接着
中国就向法国和美国预定了四个座位
并向法国和美国分别预交了10万和20万美元的发射定做费
中国有自己的火箭
也有自己的卫星研制队伍
还有自己的发射队伍
却要花重金去购买外国卫星
而且还要用法国的火箭和美国的航天飞机来为其发射
这不免让一些人打围光火
甚至十分震怒
但话又说回来
不这么做
又怎么办呢
当时的中国政治改革的初期
全中国都在等着要用通信、广播、卫星
有关部门之所以要这么做
也是无奈之举
被迫为之
谁叫搞航天的人自己没这个本事呢
说来也巧
就在这时
即1984年4月8日
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一声怒吼
一家伙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中国震动
世界震动
当时所有对中国火箭的发射能力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人也被震得目瞪口呆
更有意思的是
历史老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1984年4月30日这天
当中央军委、国务院领导和中国的航天精英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庆祝中国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的大会时
参考消息却登出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有关部门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购买通信卫星的合同
实事求是的说
中国有关部门根据当时现状
出于不同角度的考虑
购买外国卫星并且Y 国发射无可非议
更不过错
但此事却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
即当时的中国对自身的运载火箭究竟有多大能耐
是缺乏清醒和统一认识的
而更不会想到
原本需要请美国发射卫星的中国
短短几年后居然会反过来为美国发射卫星
当时只有一个事实确定无疑
这就是长征三号火箭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上天后
全世界都多少感到了中国的分量
于是
中国航天界一批大智大勇者便悄悄的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
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能不能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去发射外国的卫星呢
上官浑身都是金
北京黄寺大街夜很深了
国防科工委大楼的一间小屋里
还透出一束橘黄色的光亮
台灯下
一位中年男子正在面壁苦思
这是1984 年初夏的一个夜晚
四周很静
只有星星伴着月亮在天上散步
中年男子身材不高
却显得仪表堂堂
脸上总是挂着些许不易被人察觉的微笑
他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温文尔雅
气度非凡
既有学者的派头
又有外交家的风度
特别是宽宽的额头下那双充满着东方男子汉智慧与胆略的眼睛
只要留心看上一眼
便很难再从记忆中抹掉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上官世盘
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
它最大的特点是人人都承认他身上有一种男子汉的魅力
但又谁都说不清这种魅力究竟是什么
国务委员宋健对上官世盘曾有这样一句评价
上官浑身都是金
而上官世盘的部下王建蒙先生则对我说
上官就是一部长篇
他思维敏捷
捉有远见
就像下棋
你刚刚还在想
第一步
他已经想到第四部、第五部了
禅观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
善于在没有条件把事情办成的情况下
把事情办成
翻译徐建国先生也这样对我说
他简直就像墙上的一只壁虎
没有任何依靠也能攀上去
而且能稳稳当当的贴在那儿
决不随风偏倒
据说上官世盘还有一个特点
特能抗困
晚上加班熬夜
每当困得实在不行时
他便往墙角一站
两拳紧握
双目怒睁
十分钟内绝不眨眼
很快便额头冒汗
困意全无
他说
改事业
这是基本功
得练
这个晚上
上官世盘刚刚练完基本功
变孤坐灯下面壁
苦思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怎么才能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这个问题在六年后的今天看来
既合情又合理
可当时在有的人眼里却是天方夜谭
上官世盘
1936年生于福建
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
大学毕业后
他去了戈壁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一直从事航区的测控工作
期间
他曾出任过高级技校的教师
如今这能说善辩的口才
自然与那段当教师的经历有关
从1958年至1990年
上官世盘在发射场摸爬滚打一晃便是32 年32 年来
上官世盘曾参加过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等发射实验任务
同时
还参加组织过154 跟踪测量工程的研制工作和远望号测量船的研制论证工作
毫无疑问
积累十年发射场之经验
上官世盘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以及发射队伍的现状是非常熟悉的
而且对于这支队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在采访过程中
当我问上官世盘
当时国防科工委和航天部为什么会想到要把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时
他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
第一
我觉得航天事业就应该有所开拓
有所创新
而不能因循守旧
只走老路
当时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和我们不仅想到了这个问题的艰难
甚至还准备为此付出牺牲和代价
但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开放
一个人
一个部门
如何在自己的行业里体现这一国策
是问题的根本
中国有一支过硬的航天技术队伍
已经具备了数套完整的发射测控设施
并且又有长征系列火箭
因此
如果我们能将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岂不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虽然肯定是困难重重
但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
国防科工委在全国有几个承担着不同试验任务的基地
总的来看
每个基地的任务都不是很重
有的最多一年达两颗卫星
这就使得几万人待在大戈壁或者大山沟
常年没有多少紧迫的事情要干
同时
航天部有一大批专家
年纪都不小了
而年轻一代一时又还未接上茬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呢
老一辈专家所开创的航天事业很可能就再也无法生存
发展下去
甚至
还有断送的可能
因此
中国的航天发射就必须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精简队伍
砍掉一些基地
一位中国的航天队伍
全靠国家财力支撑
如果不肯
国家很穷
向国防科工委这样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
若照此长久下去
靠什么来养活
但如果砍
随之带来的问题是
航天发射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从我国当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
哪一个基地也少不了
将来一有新的发射任务
技术力量没有保留下来
怎么办
而另一条路就是打出去
利用我们航天技术的优势和余力
承揽国外发射任务
这样既可以造福于人类
为国家赚取外汇
又可以自己补充自己
还可以保存锻炼
提高技术队伍
使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下去
第三
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再提出要军转民
但国防科工委的发射队伍如何军转民
生产产品对各基地来说也不是根本的出路
如果光搞生产经营
小打小闹
急功近利
不仅没有出路
长久下去还会削弱技术力量
甚至会拖垮这支队伍
但如果我们把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
便能从根本上实现军转民的问题
否则
火箭故乡的子孙们永远直不起腰杆
上官世盘说着
竟按捺不住地站了起来
在屋里躲起了步子
望着上官世盘那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孔
我突然想起法国大作家雨果先生的话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历史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
中国究竟靠什么来重塑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这个问题如同肚子饿了就要吃饭一样
早就摆在了10亿炎黄子孙的面前
中国曾以四大发明闻名天下
也以火箭的故乡著称于世
但这些老本早被列祖列宗们吃光了
中国的形象无疑需要今天的火箭子孙们重新塑造
既然中国有了可以造福于人类的长征系列
火箭当然应该让他走向世界
不然总不能让它永远留在本国尘封的宫殿
去做祭奠四大发明的贡品吧
记得波尼亚托夫斯基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艺术中说过
生活的唯一答案就是生存下去
所谓生存
就是思考和行动
看来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正是思考和行动
蒙古大汗与陈老板英雄所见略同
几乎在同一个夜晚
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坐在灯下
扶着眼镜
认认真真地读着一封来自航天部的信
这封来信说
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搞商业发射
把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我们认为完全可能
其理由是送件后来说
那天晚上他看完信后
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宋健曾是航天部副部长
让中国的火箭走向世界
也是他多年的梦想
因此
他看完信后想了想
又拿起信来看了看
而后才将信慢慢展开
拿起笔来
在信的片头劈到
我完全同意这个建议
希望你们为中国的火箭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写这封建议信的人
便是如今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
乌可力和陈寿春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起
长城工业公司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
长城工业公司自成立以来
已同世界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经济组织有着广泛的贸易合作关系
特别是中国长征号系列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以来
长城工业公司已先后同五大洲几十家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
并先后签订了多项卫星发射及卫星搭载定做协议的合同
积极发展了与各国公司之间的经济贸易与友好合作
受到客户的赞誉
1990年夏季
一个炎热的上午
我在中国长城公司见到了无可利先生
吴可力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他的父亲便是鼎鼎大名的乌兰夫
乌可力原名巫斌
这是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
父亲特意为他取一下的名字
但当他后来考入哈军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便自作主张将巫兵改成了乌可力
乌可力在蒙语中就是牛的意思
乌可力的确像头牛
高大的个子
粗壮的腰板
宽阔的胸脯
如同一堵厚实的墙
我俩会面这一天
他穿一件花格子短衬衫
满头白发
两眼有神
乍一望去
颇像一位来自欧洲的大商人
尤其是嘴唇上方那座he 龙是小胡子
既潇洒漂亮
又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
这胡子还是贺老总让我留的呢
说到胡子无可立
伸出胖胖的指头理了理
眼里竟涌出了泪花
那时
吴可力还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大学生
一次喝龙到他家里看望他父亲
他刚打开门
贺老总当胸就给他一拳说
小子
你这胡子长得不错啊
乌克丽丽望着贺龙的胡子说
He Bo Bo 不错
是不错
可您是老总是国家元帅
胡子想怎么留就怎么留
而我还是个学生娃娃
学校不让我留胡子
是吗
这好办
贺龙理了理自己的胡子
说
你回去告诉学校的头儿
你的胡子就这么流定啦
就说是我贺龙批准的
这太好了
He Bo Bo
吴可立欢叫着
转身拿起一块西瓜
一下塞进贺龙的嘴里
吴可力的胡子变这么留下来了
后来有人见他这座胡子长得实在太漂亮了
而且很像贺龙的胡子变
给他的胡子取了个绰号
He 龙是小胡子
据说
近几年来
他总喜欢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胡子
每当抚摸着胡子时
他总会想起贺老总
想起新中国一大批老帅们
1940年
乌可力告别内蒙古大草原
随父亲去了延安
并在延安度过了半军事化的少年时代
在延安上小学时
乌可力就是有名的乌大胆
有一次
他独自一人挽起裤腿淌盐和水
不料他刚一下水上游的洪水便开始一个劲儿的猛涨
眼看就要奔泻而下
一乘坐骑沿着河岸向他飞奔而来
马上的汉子跳下马背
几步汤进河里
一把便将他抱回岸上
等她脱下裤子
撩起一把河水
回头一看
这人竟是周恩来伯伯
还有一次
他和一群小同学正在路边打仗
忽见一辆美式嘎斯正朝他们这边开来
他急忙领着小伙伴们冲上前
去往路中央一站
手中的枪一举
大喊一声
停车
什么人的干活
车乖乖的停下了
随后从车上走下一位高大魁梧的人来
双手高高举起
脸上却露出慈祥的微笑
他定睛一看
原来竟是毛主席
他一下便扑了过去
欢快的叫着
毛伯伯
毛伯伯
快给我们讲个打仗的故事吧
吴可丽天资聪明
假肢后天环境的影响
刚满13岁便被选去当了电报员和骑兵通信员
在哈军工学习期间
他和科研小组的同学一起研究成功了人工降雨火箭
而她自己研制的耐高温材料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权
大学毕业后
他去
国防科技大学深造了五年的空气动力学
接着就搞起了飞机设计
但是
父亲的权位并未在乌客历人生的道路铺上
鲜花反而一度带给他的是厄运
1967年
乌可力因父亲问题受到牵连
锒铛入狱
然而
四年的监狱生活并未折断乌克丽鹰一般的翅膀
反而铸就了他一颗蒙古大汉的雄心
在蹲监狱的日子里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
他常常凭窗眺望
一颗孤独的心便会随着先祖成吉思汗的铁蹄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自由狂奔
而每次他被发配去埋死人时
则会想到另一个问题
一个没死的人
该为自己的祖国干点什么呢
1982年
他调到航天部
担任科技御颜局副局长期间
因工作之便
他对中国和世界航天的局势做了透彻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所以
当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成功后
他和陈寿春、黄作义等人很快便想到了如何把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问题
陈寿春是这次发射亚星的新闻人物
他的同事和部下们都称他为陈老总
但外国朋友和港商们则习惯叫他陈老板
我在西昌卫星发射场见到了陈老板
陈老板很忙忙得一塌糊涂
凡是去了西昌发射场的记者都想找他
但又几乎都没找到他
一天傍晚
我趁他刚刚放下筷子的时候堵住了他
这是一位用一个脑袋可以同时思考三个问题的人
一进她的房间
她用下巴夹住电话筒
一边给北京打着电话
一边复印的文件
一边不时看看复印的效果
同时怕冷落了我
还总是抓住点的间隙
与我天南海北
侃侃而谈
陈老板带一副眼镜
穿一件棕色夹克衫
说话办事都是短平快
一看便是一位爽快利落、性情急躁的人
而且不用多问
一听口音便可断定是个地道的广东人
陈老板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机械工程学院
回国后曾担任过长征一号火箭的主任设计师
在航天部总体设计部整整干了两个七年
陈老板胸怀大志
加上南方人天生就有一个会做生意的脑袋
所以他最终还是舍弃了设计师的宝座
当上了推销中国火箭的大老板
吴可力和陈寿春等人的建议
得到了航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1984 年4 月下旬的某个晚上
航天部部长李绪鄂和刘纪原副部长专门召集乌克丽丽等人谈话
具体讨论了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的有关问题
并指示乌可力全力以赴
负责开展长征三号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工作
接着
航天部拨款20 万元人民币
组织成立了以乌可、力陈、寿春、黄作义为首的航天开发十人小组
开始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早期活动
本集播讲完了
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