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出泉。蒙,山水蒙,山下面的水不是泉水嘛。那到了時機,恰當的時候,那個泉脈流通,咻,就冒出來,就噴出來了,就噴泉,代表生命的裡面,那個清新的力量,所以它這個又從不同的取象,水雷屯。他說,雲雷屯,因為水在上還沒下雨,但先有雲在佈署的階段,打悶雷的階段,叫雲雷屯,那山下出泉,他不說山下出水,他出泉,你就要領略它那個意象,泉,這個就是蒙的象,在那個山壓到那個泉,生命的那股清泉的力量冒不出來的時候,噴不出來的時候,沒有辦法讓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前,你就是一個閉塞的狀態,沒有好好的,把它蓋子一打開,一下,你把那個壓的那個山,一離開,開發對了,那個泉就蹦出來了嘛,山下出泉。
所以,把這個蒙卦,這樣的一個啟發智慧,到了適當時機,這個水到渠成的這個象,大徹大悟的象,都形容出來了那麼,我們在井卦裡面就有一個泉的象。革卦就是洗心革面,一個大轉換,前面那個卦就叫井,正是一個自性開發的階段。井卦到第五爻就開發成功了,裡面就講那個泉。冒出來了,然後,前面正好是人生有待紓困的困境,困井革,由困怎麼到革的,中間就是一個井的過程,井就是埋頭看怎麼把潛在的那個地下水,那個清泉開發出來,如果他一但冒出來了,就資生逢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左右逢源,山下出泉,沒出泉,因為被山壓著的,把它挪開開發出來,讓他生命的力量,自然而然表現出來。
這叫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修成正果的果,結果的果,行就告訴你,易經裡面這個蒙啊,人生的蒙了,不是空理論要實踐的,一切要幹的,就算還沒有完全清楚,也是要不斷去摸索的,真知是從例行中得來的,所以在乎身体力行。老師的經驗,也不是你的經驗。所以没有辦法直接通過一個理論,經典的傳輸就移植過來,你得去印證把。這不能省的吧,得修吗?修行才可能有正果嘛,善有善果,惡有惡果,因果啊。屯蒙正是一个小草幼苗的階段了,這個東西將來會不會幼苗會長成大樹,然後還能開花,還能結果。
花跟果,在剝卦跟復卦的時候,就是花果的階段,果實裡面又有那個核仁種子,還可以下一代再生生不息,所以它整個這個易經的卦序啊!也像一個植物自然生長的過程呢,蒙卦屯卦正是紮根,然後剛開始萌芽的階段,所以那時候就很重要。它中間。所有這種植物的生長,遭遇很多風霜的考驗,就是果行嗎?他要很果決。他如果不行,不會有結果的,他如果不修,沒法成的,不是要修成正果,這是因那是果,果行育德。說修了半天完全沒有結果,這個教育失敗,浪費時間,浪費教育資源,等一下再爻中就有,不是光是言論思想的層次,必須實踐的,知行合一的,你得改。
可是在蒙的時候,資訊不足,那沒關係啊,摸索,接受一點前人的教導,自己也得去體會啊。君子以果行育德,教育的育,而且很強調德,不是只有知識的獲取,包括德性的修行,這個育字,我們應該是提過了,他也是個很美的字,教育養育培育化育。這完全就是個胎生的生命,這個是女人身上的一塊肉,這個是一個小孩子頭下腳上,才能順產。經過一些陣痛,懷胎九個多月,然後痛,然後位置還得正,把那個小孩子的子倒過來,就是這個叫,文字學上這個,叫倒子之象,凡是有這個偏旁的都是小孩子,怎麼倒過來了?
那我們當然知道,這叫順產。胎位如果不正,在懷胎在醞釀階段就不正了,那就會生出畸形的小孩,甚至就夭折了,就死胎了,胎死腹中了,所以一開始就得扶正,因為他一開始就由屯入蒙了,所以那個小孩子啊!有時候橫的歪的邪的正的,那怎麼生呢,那個頭太大了。所以育這個字就是要那個耐心。教育,養育。你一定要把那個胎扶正呢,他過一段時間又不正,窄幅震盪,要矯正他的行為,然後他在經過這個這個娘胎的這個孕育,最後生出來順產。利貞,果行育德,教育的育,就這個意思。
所以他跟那個中孚卦的孚,那個母鳥跟小鳥之間那個卵衣,這個就這易經對生命的觀察,就建立了信心,因為這個不學而能的,母鳥照顧小鳥孵卵的那個動作,那個無微不至,那不用學,那個就是孚。胎生的動物就是育,卵生的就是孚,那孚跟育這兩個字,就讓我們對生命的自然有信心。你就不用學,果行育德,那我們剛剛看這個蒙以養正講聖功也,強調成功的境界。大象傳說果行育德,強調德行修德的境界,這個也幾乎是64卦的範例,易傳,大象傳講修德,到處都講修德,什麼卦好卦壞卦,解讀這個卦,都往修德的方面就提醒?
厚德載物就是個例子,現在果行育德也是。到處都是,那彖傳的分析的卦的結構很有意思,他教我們人生怎麼成功,到處講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功德具備,那就不得了了,成功的人不一定能成德的,剛才講了很多利,成德的人也未必真有那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那如果都做到了聖功,功德無量,成功又成德,那不朽加不朽,彖傳,因為人生當然都想成功,到處都指點,非常務實的,卦有結構,分析完,教你怎麼成功,不管有多大的風險,其實有風險,就代表克服了風險,可能就有更大的成功,蒙卦,有艮卦的阻礙,有坎卦的艱險,其實他也孕育著成功,因為你突破了就成功了,利益跟風險必然成正比。
事業打拼出來的吧,冒險出來的嘛,冒險犯難嘛,那是功的境界,彖傳,很多地方談功的,不是有坎卦,就是有艮卦,絕少例外。換句話說,想成功,你就得面對艮卦跟坎卦,尤其是坎卦,怎麼化解險阻,這是功事,可是人生。假定只談到成功的境界,那不夠的,必須要講捨己為人,要講修德,所以大象傳就彌補了這個缺,大象傳先出現先講修德,但是,它的重點,管你什麼卦,修德為第一要義,在蒙卦也看得很清楚,這個山下出泉的象,也有一個跟易經也有關的一個名人,他也有四庫全書,也有收他易經的著作,叫楊萬里。
他的字啊,號啊,叫誠齋。楊誠齋,你們看裡面有誠齋易傳,它的特色,他的易經著作是用歷史,就是拿活生生的story歷史的,當然他所熟悉的是中國歷史,哎這個因素,宋朝啦,拿史來解經,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有活生生的歷史人物活動的很多的記錄,得印證這個易經的道理。坦白講,平實而已,並不是特別有創意,但是,在也算一個研究易經的方向。那楊誠齋楊萬里,它裡面有一首詩,它這個詩啊,倒是很多人流傳,包括陳水扁,這個。我們這個希望一年之後,我們講卦的時候說,不要再談,希望那時候已經結束了。
陳水扁在某一年的時候,一定是幕僚啦,他不可能看這個。就講他那個。意氣風發的時候,又尊重自由,尊重民主的時候,就引的就是楊萬里的詩,誠齋易傳的作者,就是山下出泉的蒙的象,民主不也有啟蒙嗎?啟蒙重視民主,是尊重各個不同的主張嗎?要包容嗎?不必強求一致,那自然界也有這個象,就是山下出泉,這個還是用唸的好啦這一寫好花時間,他說,除了前面的詩。他說,堂堂溪水出前村,村落的村,萬山不許一溪奔。這是就山下出泉的象,喔,看起來很,堂堂溪水出前村,從上游往下面流,在山泉水就清,出山泉水就濁,可是各有各的流向。
堂堂堂堂正正的堂堂,堂堂溪水出前村,萬山,山水蒙,不許不允許一溪奔。千萬條溪流,各暢所伸俱流,怎麼可以壟斷到只有一個溪在往前跑了,這不就是民主啊,自由啊,這個象,那自然界就是象。就算最后百川匯海,各有各流動的方向,你怎麼可以要求每個人強求一律,或者別的溪都不準流,光我一個溪流,就這個意思。當溪水出前村,萬山不許一溪奔,那山下出泉,我們剛才也提到了這個人生難,就是在山泉水是清的,出山泉水就濁了,由清變濁,濁的時候,你要怎麼樣讓他塵埃落定,怎麼樣讓它沉澱,讓他除掉這個塵才能恢復清嗎?
可是,自然的趨勢,那個源頭是清的,下來就不容易的嗎?那你不是就得浚業,就得想辦法,不然那個水,就嚇死人呢?大概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