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酷狗AI语音识别技术生成
公元二百六十三年
刘禅君臣的不战而降
是蜀汉史上最后一个不解之谜
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有职无权的光禄大夫乔州
乔州为什么要极力主张投降曹魏呢
刘禅又为什么要听他的
蜀汉朝野
为什么只有少数人主张抵抗
多数人却并无斗志
在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
又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背景
和政治原因呢
这一章
讲蜀汉之王
蜀汉
是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
这让许多历史学家感到困惑
第一
史家一般认为
如曹魏孙吴相比
蜀汉要算是治理的最好的
怎么反倒先王了呢
第二
蜀地有崇显之故
打不了别人
难道还守不住吗
第三
从曹魏出兵到刘禅投降
其间只有两个月
蜀汉之王
为什么如此之快
这实在是让人大祸不解
不过
困惑归困惑
思考归思考
得出的结论
一般只有四条
即
刘禅昏庸
皇号弄权
臣之乱政
乔州误国
这也是有根据的
我们知道
魏军从洛阳出发
是在曹魏警员四年的八月
决定法蜀
则是在五月据三国至姜维传记载
当时姜维
已经得到了消息
便上表刘禅提出布防措施
请刘禅速派张毅和廖化
分别把守杨安关口和殷平桥头
已防未然
谁知这个时候刘禅只听黄浩的而黄浩又只听巫师的
巫师说敌人不会打过来
黄昊便信已为真
让刘禅叩下了这份公文
结果
满朝文武都不知道大祸
即将临头
这岂不是刘禅昏庸
皇浩弄权吗
那么黄昊是什么人呢
他是刘禅宠信的宦官
众所周知
东汉灭亡
宦官干政是原因之一
这条教训
可谓因见不远
所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特地安董和的儿子董允担任大内总管
据三国至董允传记载
诸葛亮任命董允为事中
令虎奔中郎将
统帅素未亲兵
而且在出师表当中特别交代刘禅
要他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西以资之
董允也不负众望把刘禅和黄昊
看得死死的
结果
董允在任的时候
刘禅和黄昊都不敢胡作非为
但是
董允与阎锡九年去世
这情况
可就变了
接替董允担任世中的陈芝
与黄昊互相表礼
狼狈为奸
臣之上乘主旨
下接燕术
黄浩则由史御政事而操弄威柄
两个人都排挤姜维
黄浩还在暗中策划要废掉姜维
下得姜维不敢回成都
躲在达中
种麦子去了
一个国家弄成这个样子
岂非是王国之相啊
所以蜀汉的灭亡
除了刘禅昏庸和皇浩弄权之外
还要再加上一条
陈芝乱政
这当然都是有道理的但也不是完全的
第一
据华阳国志三国志诸葛亮传以及量传裴松之驻隐的孙胜一同杂技的记载
当时主张召回姜维夺其兵权的
并非只有黄浩
还有诸葛瞻和董觉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
在这次战争中壮烈牺牲了
黄觉
被诸葛亮称之为粮食
显然也不是什么小人
但他们主张撤销姜维的大将军职务
也都迁就皇昊
所以这事
不可以道德论
也不能把账都算在黄昊的头上
第二
黄昊虽然误了事
却也没有干预姜维在前方的军事行动
账
还是姜维打的
胡三省著资治通鉴的时候
就认为姜维对蜀汉之王是有责任的
这当然也可以讨论
但至少说明
问题比较复杂
第三
黄昊只是误事
并没有误国
因为他并没有主张投降
主张投降的
是乔州
所以许多人认为
蜀汉之王还有一个原因
及乔州误国
那么乔州
果真误国吗
不妨
先把当时的情况说一遍
前面说过
魏军发兵洛阳这是在曹魏警元四年的八月
到十月份
邓爱军就从殷平出发
经江由绵主
一路杀到了落县
这
就到达了成都的大门口了
据三国至乔州传记载
当时蜀汉君臣被黄号忽悠
以为魏军不会马上就来
根本就没做任何的准备
没想到邓艾的部队竟然长驱而前
因此
立马荒了手脚
以至于城中居民
惊慌失措
纷纷跑进荒郊野外
挡都挡不住
刘禅召集群臣会议
也是既无所出
一派主张奔无
因为东吴是盟友
或许可以收留自己
一派主张奔南
因为南中七郡
足险斗决
亦以自首
或许可以躲避一时
究竟应该奔无我还是应该奔南
朝堂之上
众说纷纭
莫中一事
这时候
乔州说话了
乔州的意见是既不同意奔吴
也不主张奔南
为什么不能奔无呢
求州说
自古以来
从来就没有到了别的国家到了另一个皇帝那里寄人篱下
还可以再当天子的
所以
我们皇上到了东吴
也只能称臣了
既然同样是称臣
为什么不挑一个大国
而要挑小
的呢
再
说了
政治斗争的规律
从来就是大国吞并小国
由此可见
魏国能够吞并吴国
吴国
不能吞并魏国
这是没有一问的
到那个时候
我们难道
再投降一次不成吗
如果说投降是屈辱
那么受两次屈辱与只受一次
哪个
更羞耻一些呀
此威不能奔无
之礼也
至于奔南嘛
乔州说
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要早作准备呀
现在
敌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
我们也很快就会大祸临头
那些小兵小卒小民小吏的心思
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
只怕
我们一出门
他们就动手了
哪里还到得了南方啊
对于乔州的这一番理论
刘禅君臣并无一人反对
只有个别人反问说
现在邓艾已经快打到成都了恐怕
他们不会接受投降
那又怎么办呢
乔州说
现在东吴上为臣服
邓爱肯定受降
他也不得不受降
受降之后还不得不给我们礼遇
如果魏国居然不封土地爵位给陛下
我乔州愿意亲自前往京师依照谷役据理力争
结果
蜀汉君臣谁都没有话说
刘禅
倒是仍很犹豫
他还是想逃到南方去
于是
乔州又上书刘禅
讲了一通南方绝不可去的道理
主要意思是南方少数民族原本不服
见我穷破
必返无疑
刘禅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既不能奔无
也不能奔南
那就只有投降了
显然
刘禅投降与乔州的关系很大
甚至可以说
刘汉就是乔州给劝降的
刘陈寿就说
刘禅一家平安无事
蜀汉百姓免遭战乱
都是得益于乔州的谋话
这当然是正面的说法
作为西晋的臣子和乔州的学生
他大约也只能这么说
但在持有不同立场的人看来
这也等于是认定乔州是头号卖国贼
因此
痛骂乔州误国
痛骂乔州无耻
痛骂乔州是卑鄙小人的声音
在历史上就不绝于耳
乔州
似乎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其实
这也是可以商量的
第一
当时朝堂之上讨论楚汉政权何去何从时
刘禅君臣均无战役
他们与乔州的不同
只不过是他们主张跑
而乔州主张降
甚至他们也不反对降
只不过是担心降不了
等到乔州拍着胸脯做出保证
也就都不说话了
由此可见
没有乔州
他们只怕也会降
第二
乔州的话虽然是投降理论
却不等于卖国理论
就算是卖国理论
也不等于是一派胡言
实际上
乔州的很多话是有道理的
比如
群小之心
无一可保
比如南方乃宦国之人
必富反叛
这些都是事实啊
第三
就算乔州卖国
他也未必是小人
因为当时在三国之上
还有天下呀
天下
终究是要重归一统的
在天下一统的过程中
投降者
又岂在少数呢
包括被诸葛亮誉为粮食的感觉都是
如果都要算作卖国贼
岂非打击面太宽了
实际上
乔州也不是什么小人呢
从三国至乔州传我们得知
他是一个孤儿
跟着母亲和兄长生活
长大以后
迷恋古籍
潜心学问
终于成为非常博学的人
三国志杜琼传称他为通儒
当然
学问好
不等于人品就好
学问挺大而人品极差的人我们见得还少吗
但乔州似乎不是
他不但没有什么不良记录
反倒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方说
他家里比较贫穷
却丝毫不影响他对学术的热爱
本传的说法是
家贫
未尝问产业
诵读典籍欣然独孝
以忘寝食
如此人贫乐道
像是小人吗
又比方说
他这个人大约是有些奇貌不扬又不修边幅
而且说话直来直去的
所以
他第一次见诸葛亮的时候
所有人都笑
本传裴松之诸隐的蜀记说
当时
执法官要求处分那些孝乔州的人
诸葛亮说那算了算了
我都忍不住
何况别人呢
但是
诸葛亮病逝
第一个跑到前线奔丧的
就是乔州
这像是小人吗
再比方说
诸葛亮去世以后
刘禅常常出去游山玩水
还要增加宫廷乐队
当时
官居太子家令的乔州便上书立剑
希望刘禅奉修先帝所诗
下为子孙节俭之教
这又像是小人吗
乔州既然不是小人
为什么又要卖国呢
也只有一种解释
就是他认为
这个国
该卖
或者说
他认为蜀汉
早就该亡
甚至希望蜀汉灭亡
为什么蜀汉该王呢
因为天下必须统一
也必定统一
而且在乔州看来
能够统一天下的
就是曹魏
曹魏而非蜀汉
才是代汉而立
天
命所归
这样说
有根据吗
有
根据在三国志的杜琼传里
杜琼也是大学问家
而且是乔州的前辈
乔州经常向他讨教
有一次
乔州向杜琼请教了代汉者当徒高的问题
所谓
戴汉者当途高
是东汉末的政治民谣
意思是说
必将取代大汉的
一定是正当大陆又高大又魁伟的
这话
早就流传了
而且被袁术利用过
因为袁术自公路
公路在袁术看来就是当途高了
但是袁术并没有得逞
这样一来
什么是当途高
就必须重新解释
而一州学术界的解释
则认为当途高
就是魏
最早提出这种心解释的是一周的大学问家周书
他的这种说法在蜀地流传甚广
三国至周群传就说
香党学者私传奇语
但是周叔只说
当途高者魏也
没有解释他为什么就是魏
于是
乔州就去问杜琼
杜琼说
这道理还不简单吗
魏
就是阙的名字呀
这里咱们要解释一下
这就是古代天子
诸侯的宫门外边路的两边儿有一对高大的建筑物
这个叫做阙
或者叫冠
因为他高大魁尾微然而立
所以又叫魏
或者魏却
魏却下面两边儿啊是悬挂正令的地方
所以呢又叫相尉
也因此
魏却或者相尉
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
比如庄子的让王篇
就说那些身在民间却不忘朝廷的人
是身在江海之上
心居乎魏鹊之下
魏阙或者相尉既正当大陆有高大魁尾
岂非不折不扣的当徒高吗
杜琼对乔州的解释就正是这样
他还说前贤们这样讲
乃是一种隐喻啊
杜琼这么说
乔州似乎
还很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