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酷狗AI语音识别技术生成
拿摩阿密陀佛
各位听友
大家好
欢迎您收听林瑞之声
今天与您分享的内容是
佛法
科学
与吉乐世界
人物简介
潘宗光
是香港著名科学家
曾在一九八五年
和一九九一年
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
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他是桃离满天下的教育家
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十八年之久
同时
他也是一名虔程精进的佛弟子
作为一位佛弟子
潘宗光有一个心愿
精进修行
有一个安乐自在的心
有一个安乐自在的人生
同时
也希望真的在临终时可以往生西方即乐净土
一
当科学家遇见佛教
一九九一年
潘宗光
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第二年
他在偶然之间
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
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
便应邀
前去听讲
那是潘宗光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
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
他从
医生至身
佛家制新入手
讲得非常精彩
潘宗光听了以后很震动
对佛学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请陈家宝一生给他介绍一些佛学方面的书籍
从此
潘宗光
埋头于经书之中
潜心研读佛经
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心发现
一心要去了解他掌握他证明他
在看了许多佛经之后他开始认识到
佛教
完全不是迷信
而且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但在他看来
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
或者说
佛教与科学
对因缘的探是不谋而合的
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开始尝试
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佛教毅力
随着对佛学理解的深入
潘宗光也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
二
以科学推论出的六道轮回
与极乐世界
当年
在英国求学时
潘宗光
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
这样的经历
使得这位科学家
如今
在研习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时
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潘宗光认为
佛教
不仅与科学相契合
甚至有许多超越科学的智慧理论
为此
它曾以科学的推论来演说佛教的六道并非迷信
在我们的经验世界里
有一个长
宽高的三度空间
在此三度空间里
我们只能看见人界和畜生界
那么佛
菩萨
及其他四道众生
是否存在于另外的三度空间呢
或者在超越我们认识的四度五度空间
而不被我们所察觉呢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
海
是他们的生活空间
它们却不了解还有一个陆地上的三度空间
同样
陆地上的动物也无法知晓深海里
这另外三度空间的存在但是
我们人类可以透过科学和聪明才智
穿梭于海陆空在内的三度空间
那么宇宙中
是否只有一个三度空间呢
答案
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只是不知道
但不知道不等于
它肯定不存在
佛教在两千五百多年前
就提出了三千大千世界
用现在的话语来讲
一个太阳系
唯一小世界
以千个小世界唯一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唯一中前世界
以千个中前世界唯一大千世界
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认为
三千大千世界唯一佛展大国土
这样的表述
是不是和当下发现的宇宙非常一致
甚至要超出我们的认识
阿弥陀经说
从事西方
裹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吉乐
歧途有佛
好阿弥陀
今
现在说法
也就是说
在离我们很远的太空
有另外一个阿弥陀佛的世界
我们目前的科学
只知道在太阳系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太阳系和星云
我们无法知道
其他星系与星云的情况
已无法否定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可容纳诸佛
菩萨和六道众生
我们也不能否定
还有许多另外的三度空间
与我们的世界并存于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四度空间
假如真有一个另外的三度空间里
有佛菩萨的存在
而这个三度空间与我们生活的三度空间是可以相融相通的
佛菩萨便可以透过这两个三度空间的汇合处
穿梭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了
这样的推论
与科学并无冲突
因为
我们目前的科学
不能否定或确认其他三度空间或四度五度空间的存在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
佛陀的宇宙观
已经超越了现在的科学
佛经说
佛观一波水
八万四千重
当时
没有任何科学仪器
佛陀已经认识到小小一波水里有无数微生物
可见
无论是宏观或微观的层面
佛陀的智慧都是
不可思议的
三
最新科学理论贤论与佛教的空性
上世纪以来
许多顶尖科学家
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
都曾或多或少的关注过佛教
爱因斯坦说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
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
这个宗教
一定是佛教
对此
从事科学研究几十年的潘宗光
亦有精妙的观点和感受
当下对物质世界的科学研究
由最早的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而至以霍金等为代表的弦论
科学的脚步仿佛在印证佛教的正确
在我们的世界里
牛顿定律
曾经归现着我们的思维
任何可触摸到的东西
也可以准确测量其长度高度重量和速度
但是
到了很微小的领域
牛顿定律就不适用
要用量子力学才能了解它的运作
量子力学最基本的假设告诉我们
在集微观的空间里
物质是无常的无我的
同样
在极大的空间里
我们也能体会到无常和无我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
当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
整个宇宙在不断缩小
物质的质量会增大而体积会缩小
我们认识的宇宙会因我们飞行的速度而变换
既然微观与宏观是无常无我的
中间便不会横长不变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世上
很多事物和现象也确是能量质量互变而产生出来的
例如核电
所以
世界是变换的
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
一切事物是无常
无我的
潘宗光说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
物理学研究前沿领域闲论的发展
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近了一步
它表达出来的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与佛教讲的空是很近的
但
还没有像佛教那样的深入
在闲论之前
组成物质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他们被当作是物质实体
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中块
因而
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闲论之中
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闲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自然界的基本单元
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刻等等
看起来像粒子
但他们实际上都不是物质实体而是
宇宙闲的不同震动模式
或震动激发碳
他们就像是水中的泡沫
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
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真的成了金刚经说的那样
一切有违法
如梦幻泡影
如入亦如电
应作儒室观
前沿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信本空的境界
潘宗光认为
佛家讲空
是至高的智慧
是非常科学化的
空
并非一切虚无
这就像我们对零
这个树木字的错觉一样
表面看零
好像什么都没有
其实
包楼万象变化多端
说有四无
说无时有
在一百后面加个零
马上增大十倍
如果
你把一个数木乘以零
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以零
除一个数字
则它又变为无限大
零
又可以对其他数目保持中立
任何数目加龄或简零都不会改变其数值
零
就像空一样
赋于包容性可变性
但空
远远超越灵
是不可以用任何文字解释透彻的
真能政物明白空
我们就不会执着
思想境界也大大超越
更没有任何烦恼
关于科学与佛教的关系
潘宗光喜欢用朱青石的那句话来总结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
佛学大师已经在此
等候
多时了
好了各位听友今天就与您分享到这里感恩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会
那磨
阿米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