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欢迎收听第三节饮食滋味的为是什么
为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气味是鼻子闻到的
口味又分为酸苦甘辛咸口味
简单来说有五个
复杂来说呢
有十个
除了我们常见的酸苦甘辛咸
还有色胶弹落仙
后面五位和前面五味的归经和作用是相同的
但是品尝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酸味
涩味酸到极处就是涩酸味
除了常见的酸味
还有涩味
酸到极处就是色了
比如我们说
这果子还没熟
是青色的
这是子梅五好
也是色的
所以酸和涩是一种味儿
都只口味儿
苦味、焦味、烧焦的东西都有一种苦味
焦锅巴和烤糊了的食物味道都是苦的
所以说焦苦是一种味儿
烧焦的东西都会有一股苦味儿
肝胃但胃健脾益胃的首选之渭干
河淡是同一种味道
吃干的东西可以健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
肝入脾
这说明甘味是补脾胃的主谓黄帝内经
素问刺法论中提到谕令
皮实气无质保五九做实无太酸无时一切生物呢
干一旦
这句话充分说明肝胆可以补脾阴
腥味辣味
新片中性落偏热性
心是偏中性的
可以心凉
也可以新温辣
就偏热性了
曾经有位日本患者来就诊
他是日本一所病院的副院长
日本有两种医院
一种叫病院
一种叫医院
规模不一样
医院呢
规模小
相当于私人诊所
病院规模大
相当于我国的医院
他每隔两三个月飞一次北京
来我这儿扎针吃药
治痛风
当时啊
我的一个学生很不理解
为什么一个日本的西医医院副院长要跑到中国来治痛风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因为我也会找西医看病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都已治好病为原则
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了
中医和西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
相互对立
其实双方之间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医生都是要通人情的
不管西医也好
中医也好
都得了解人
知道人情的多变性、复杂性
通人情的医生知道做医生的奥妙和艰辛
实际上
中医和西医就像艺术家和科学家一样
可以在很高层次、形而上的层次上交流
大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日本
最近100多年来出现了很多中医
他们把中医叫做汉方医学
这些医生呢
都是先学完西医
然后又学的中医
因此
他们现在写的论著既有对现代科学的认识
又有对中医的理解
我妈妈的老师马先生对西学中的那些日本人的论著非常推崇
我们家有很多这些日本人写的中医书
其中有个人叫史树道明
他的医学论著特别适合那些有科学头脑
又想学中医的人读
当时那位来找我的日本大夫痛风特别严重
血尿酸特别高
但是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
他已经基本恢复了健康
而且他的痛风发作频率疼痛的程度在不断降低
他夫人还发现他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口味变了
这位患者之前吃辣吃的很凶
日本人一般不吃辣
但这个人呢
很喜欢吃辣的东西
因为它阴寒内盛
他吃辣的东西是他本能的反应
自救
就像我爸
体内阴寒
就特别爱吃韭菜花
一到秋天就买了韭菜捣烂了
撒点儿胡椒面儿吃
我隔着老远闻
都觉得辣
但现在随着他血尿酸的下降
一口辣的也吃不下了
因为他的口味儿变了
用前面说到的和来解释
就是他原来的身体里有很多阴寒的东西需要搭配又腥又辣的气才能调和
但现在体内阴寒的东西被消除了
就不再需要那些辛辣之气了
所以口味就改变了
由这个例子呢
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对某种东西有特别的片是
如果是
那你就想想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
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我就想办法把你的身体掉到河的状态
口味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咸味
鲜味
同一种味道
咸和鲜是一种味道
鲜到底是啥味儿呢
臭鱼烂虾的味道就是鲜味儿
魏经理有的东西就是从这里面提取出来的
什么是臭呢
臭到极处就是香
咸和鲜是入心的
俗话说十个厨子九个贤
还有一个忘撒盐
因为咸的东西啊
可以补心气
通心神
如果没有咸味儿
入口那些苦力劳动者可能整个人都是瘫软的
没有心气儿了
也就没有办法干活了